植物天然免疫性研究进展及其对作物抗病育种的可能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6.2011.00935

植物天然免疫性研究进展及其对作物抗病育种的可能影响

引用
植物定植在充满各种病原菌的环境中却能健康生长,显示其拥有一套免疫系统以应对病原物的侵染.最近,人们发现植物免疫系统至少包括2个层次:第一层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发的免疫性(PTI),即植物通过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原菌的PAMPs进行分子识别,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第二层为病原菌效应子激发的免疫性(ETI),即有些毒性强的病原菌通过产生效应子(effectors)来抑制PTI,从而突破植物的第一道防线,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分子受体(例如R基因编码的NBS-LRR蛋白质)以侦察病原菌效应子并启动第二道防卫反应.数亿年来,病原菌的侵染和植物的防卫交替进行,促进了病原菌和植物基因组的共进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黄单胞杆菌TAL effcctors和寄主植物DNA的相互识别中,利用了精准的分子密码.TAL effector类蛋白识别植物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识别模式是2个氨基酸识别一个核苷酸.通过这种识别,TAL effector操控植物靶基因的表达,引起寄主植物的感病或抗病反应.上述抗病分子机制研究的突破,将对植物抗病育种产生重要影响.

植物天然免疫、TAL效应子、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分子识别密码、抗病育种

37

S33;R39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8001-002

2011-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935-94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37

2011,37(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