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利用极端大粒材料GSL156(千粒重71.9 g)与特小粒材料川七(千粒重12.1 g,轮回亲本)杂交、回交获得的BC2F2 216个个体为作图群体,在北京进行稻谷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等粒形性状的鉴定.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利用SSR标记对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结果表明,上述粒形性状在BC2F2群体均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粒形性状相关的QTL 28个,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和第12染色体上.其中qGL3-2、qGL3-3、qGTl2-1、qGT2-1、qGT5-1、qGWl-1、qGWl2-1、qGW2-1、qGW5-1、qRLW3-1、qTGWl2-1、qTGW2-1、qTGW3-3和qTGW5-1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3.70%、52.51%、21.13%、18.79%、20.92%、14.59%、18.33%、30.03%、20.05%、24.53%、13.47%、11.43%、21.30%和15.68%,为主效QTL.其中,第3染色体上检测出来的QTL最多.在所有检测到的28个QTL中,6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小粒亲本川七,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GSL156,基因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加性或部分显性.第3染色体RM7580~RM8208区间是分别与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第2染色体的RM7636~RM5812区间、第5染色体的RM3351~RM26区间和第12染色体的RM1103~RM17区间是分别与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相关的3个主效QTL的共同标记区间,这些区间对粒形贡献率较大,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这些新的粒重或粒形QTL奠定了基础.同时大粒亲本对稻谷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增效作用显著.
水稻、粒形性状、微卫星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
37
S51;S5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1295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2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81,31000699;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2011-G2B
201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8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