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496-3490.2003.02.008

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

引用
本文是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的系列报道之一, 目的在于探讨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在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上遗传改良的成效. 对不同历史时期11个代表性品种两年7点的试验资料和30多年区域试验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 建国以来, 我国长江棉区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 品种的产量以每年5.73~8.16 kg/hm2的速度增长, 平均约为6.50 kg/hm2*年. 品种的狭义遗传改良贡献率约为36.9%( 4.2%~52.1%), 广义遗传改良贡献率约为62.0%. 目前品种的增产效应中, 45.0%归因于基因型的改良, 20.4%归因于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 建国以来各时期代表品种的增产途径大致可分为以基因型效应为主、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和兼有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三种类型. 近期育成的品种与早期品种相比, 皮棉产量提高24.3%(254.8 kg/hm2), 株铃数提高3.49个/株, 衣分提高2.80%, 铃重变化不明显. 现代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株铃数和衣分的提高来实现的 ; 在不同时期, 铃数、铃重、衣分对产量的贡献不同. 这种变化反映出该棉区育种策略和选择重点的变化. 大铃和高衣分品种的筛选是目前该棉区产量育种的有效途径. 最后, 本文对长江棉区棉花育种的有关策略作了简要讨论.

棉花、长江流域、遗传改良

29

S562(经济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33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08-2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29

2003,29(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