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光合功能衰退的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496-3490.2001.04.008

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光合功能衰退的比较

引用
以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 f. spontanea Roschev.)和五种栽培稻包括粳稻品种9516(O. sativa L var. 9516)、武育粳3号(Wuyujing3)、 97-7,籼稻品种NAU303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为材料系统地比较了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栽培稻不同品种之间光合功能衰退进程的差异并对造成这些差异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光合参数都向着有利于提高光合功能的方向发展:从野生稻到籼稻再到粳稻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其含量相对稳定期也逐渐增长;净光合速率逐渐提高,光合速率高值期也逐渐变长;单位叶面积叶源量逐渐增大。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羧化酶活性仅有极小的区别;内肽酶在光合速率高值期活力很低,在光合速率高值期的终点附近开始升高并在光合功能衰退的后期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不同的类型开始的早晚不同。这说明衰退的早期内肽酶的作用不大,只是到了后期即不可逆期内肽酶才可能发挥较大作用。

野生稻、栽培稻、叶绿素含量、光合功能衰退、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内肽酶

27

S511(禾谷类作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998010100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53-45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作物学报

0496-3490

11-1809/S

27

2001,2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