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67/j.cnki.1673-923x.2023.08.009
色季拉山森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特征
[目的]为揭示高寒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森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不同层次(0~10、10~20、20~30、30~40 和40~50 cm)土壤主要有机碳分子构成特征.[结果]1)色季拉山高寒森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以糖类碳为主,平均峰强度分别为 1.13 和 0.80,其次为脂肪族甲基(CH3)和亚甲基(CH2),芳香族碳含量相对较低,森林和草地土壤峰强度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22;2)土壤有机碳分子构成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特征,主要集中在表层0~20 cm,下层则相对含量下降;3)植被类型显著影响了土壤主要有机碳分子的构成,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分子均表现为森林>草地,且糖类碳差异最大,5 个土壤层次峰吸收强度差值分别为 0.34、0.36、0.31、0.09 和 0.56;4)土壤脂肪碳/芳香碳比在0~30 cm层次表现为森林>草地,而30~40和40~50 cm层次土壤为草地>森林,即森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化学稳定性较草地低,而下层则具有更强的化学稳定性;5)土壤脂肪族碳、芳香族碳含量与总有机碳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易氧化有机碳之间呈显著幂函数正相关关系(P<0.05),而糖类碳与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高寒生态系统森林、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子化学构成及稳定性不同,可能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
色季拉山、植被类型、有机碳分子、有机碳稳定性
43
S718.5;S153(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02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5-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