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6-9801.2019.01.006
依据体内基因表达数据构建子宫颈癌辅助放疗敏感模型初探
目的 基于子宫颈癌组织基因表达情况构建放疗敏感模型,探讨应用模型判断辅助放疗获益人群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子宫颈癌数据库选取行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和根治性手术后辅助外放疗的患者.以无复发生存(RFS)时间作为终点,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筛选放疗特异性候选基因.以基因回归系数和表达值乘积之和作为权重放疗敏感指数.应用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RFS预测的准确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放疗敏感组间RFS的差异.结果 数据库中子宫颈癌临床表型数据集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病例155例,其中完成辅助外放疗18例,转录组和微RNA(miRNA)数据库探针过滤后分别有17156个基因和480个miRNA纳入分析.最终有23个基因符合统计学标准,经分层聚类分析这些基因为7个聚类,最终确立MAT2A、PIGY、SUSD1、ZNF341、TMEM85、HIF1AN和CLEC18A作为构建放疗敏感模型的基因,根据这7个基因构建放疗敏感指数,中位值为0.726(-5.501~9.046).在单纯根治性手术组中,对脉管内癌栓校正后,7个基因敏感指数依然是RFS独立预后因素(HR=1.456,95%CI 1.192~1.780,P<0.01);在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放疗组中,对盆腔淋巴结阳性数校正后,7个基因敏感指数依然是RFS独立预后因素(HR=0.572,95%CI 0.328~0.998,P=0.049).时间依赖性ROC曲线分析表明,7个基因放疗敏感指数均优于N分期及脉管内癌栓对3、5年RFS率预测的准确性.结论 依据基因表达数据构建的子宫颈癌辅助放疗敏感模型具有判断术后放疗获益人群的潜在价值.
宫颈肿瘤、基因表达、肿瘤辅助疗法、辐射耐受性、放射治疗
31
2019-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