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81/j.issn.1000-7431.2006.12.011
非小细胞肺癌新亚型分类的临床意义
目的:明确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成分与临床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随访资料完整的386例NSCLC病例(pTNMⅠ~Ⅲ期),其中男性275例,女性111例.按WHO 2004年版肺癌病理学分类标准重新核对组织病理学亚型,分组:鳞癌、腺癌、腺癌+BAC、腺鳞癌、腺鳞癌+BAC、其他(大细胞癌、肉瘤样癌).结果:NSCLC伴有BAC成分占NSCLC总数的21.8%;鳞癌占31.6%,腺癌占36.8%(其中1/2伴BAC成分),腺鳞癌占16.6%(其中1/5伴BAC成分),其他亚型占15.0%.统计学分析表明NSCLC分为这6个新亚型与p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在Ⅰ期NSCLC中以鳞癌和含有BAC成分的腺癌较多见.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含有BAC成分的复合型NSCLC的预后要优于其单纯型,生存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病例预后最好的是腺癌伴BAC成分,其余依次为鳞癌、腺鳞癌伴BAC成分、腺癌、其他亚型和腺鳞癌.结论:首次明确了腺鳞癌伴BAC成分的临床意义,提示NSCLC伴有BAC成分预后较好,NSCLC亚型的新分类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可为探讨NSCLC治疗的新方案提供思路.
癌、非小细胞肺/分类、腺癌、细支气管肺、预后
26
R73(肿瘤学)
2007-0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0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