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2785.2004.12.041
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检测
@@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排斥反应仍然是心脏移植后影响心脏功能正常发挥和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国际心脏与肺移植协会(ISHLT)1999年报告,急性排斥反应在心脏移植中的发生率约50%,在心脏移植第1年死亡率中占20%.1981年Billingham提倡利用心内膜、心肌活检(EMB)作为急性排斥反应分级标准.目前,EMB已成为诊断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金标准".ISHLT根据EMB形态学改变,将心脏移植的排斥反应分为0~4级.心脏移植是EMB公认的适应证.但EMB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有时可导致心脏传导系统损伤,并发心律失常,偶尔可并发心脏穿孔.心脏移植后3个月为排斥高峰期,要求作频繁的检查,而EMB由于上述原因受到限制.Kuhn等[1]随访1108例长期生存的心脏移植患者,发现10年后仍有8%~10%的患者存在中度排斥反应.为此寻找无创伤性的监测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检查指标已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排斥反应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一种复杂的免疫病理损伤.因此,免疫学检查指标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检查指标、终末期心脏病、移植排斥反应、心脏传导系统、免疫病理损伤、形态学改变、治疗手段、心脏功能、心脏穿孔、心律失常、心肌活检、细胞免疫、无创伤性、体液免疫、年死亡率、患者、分级标准、心内膜
26
R4(临床医学)
2005-03-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58-960,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