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新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新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原虫性寄生虫病,被认为是引起全世界牲畜堕胎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乳制品和肉牛业的重大经济损失[1 ].犬科动物被认为是最终的宿主,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犬科动物粪便将卵囊排入外界环境.
新孢子虫病是一种由犬新孢子虫寄生在宿主血液内的原虫性疾病.该病首次由挪威兽医学家于1984 年在患病幼犬体内发现,初期因其与龚地弓形虫基因序列相同,故其在 1988 年才被 Dubey 博士命名为犬新孢子虫[2].在我国对新孢子虫病研究较少,中国农业大学的刘群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奶牛新孢子虫病的研究.在 2001 年以来,应用进口的试剂盒,分别在北京、山西、河北、新疆等地区的奶牛(牦牛)血清中检出了新孢子虫的存在.据报道,我国各省(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新孢子虫病发生,给当地畜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至今,还没有效药物和疫苗用于防治该病.淘汰病牛及定期饲喂驱虫药物是目前该病的防治手段.
45
S852.7(动物医学(兽医学))
2020-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