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概念:全球语境中的思想溯源和国际接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印太”概念:全球语境中的思想溯源和国际接收

引用
自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高调更名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以来,“印太”作为一个国际战略术语,逐渐进入公共论域.然而国际学界对“印太”概念的认识尚为贫瘠,其原因在于“印太”思想史考证严谨性不足,未能充分梳理其在时间与空间流动之际的创造性接收与再阐释.“印太”视域可追溯至德国地政学家卡尔·豪斯霍弗的空间政治构想.豪氏将马达加斯加至波利尼西亚的广大区域指定为一片有机的整体,冠以“印度太平洋”之名,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平行.而豪氏的理论又源起于若干连锁交错的语境:(一)近代早期以降的普鲁士启蒙思想;(二)政治化的海洋学与历史民族学、印欧史语学之间的互动和汇流;(三)德、印、中、东南亚日益凸显的地缘意义.本文继而阐述“印太”思想如何跨越地貌、“海貌”,被重新构思、重新想象.时值印度知识界反英亲德情绪高涨,“泛亚细亚主义”辩论在一战后的日本迅速蜕变.豪氏从“陆地封锁”的德国视角出发,将生态气候的标识映射到欧亚“海缘政治”断层线的权宜设想,就此在“海洋封锁”的日本产生了共鸣.二战前后的日本政、军、学界,充斥着对于“海缘政治”的回应.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大量地翻译、模仿与批判性吸收“海政学”.只有详考“印太”概念如何在欧陆语境内产生、又如何传递、转化为亚洲的政治语言,最终反哺于当代美国外交战略,才能明晰“印度太平洋”如何反映了过去、如今和未来的国际政治现实.

“印太战略”、豪斯霍弗、地缘政治、国际政治思想史

202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9-6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浙江学刊

1003-420X

33-1005/C

202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