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乐歌到经典:出土文献对《诗经》诠释史的启迪与效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420X.2016.02.016

由乐歌到经典:出土文献对《诗经》诠释史的启迪与效用

引用
本文所谓出土文献指的是清华简《耆夜》以及上博简《孔子诗论》.《耆夜》内容为周武王伐耆(黎)胜利后,于文王庙室举行饮至之礼时,武王、周公、毕公等人所赋的五篇乐歌.学界一般认为《诗经》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仪式乐歌,风雅颂赋比兴的分类与仪式有关,以及《诗经》的排序受到了仪式的影响,但苦于没有第一手文献材料,很多说法流于猜测,有待证实.清华简《耆夜》证明《诗经》作为仪式性文本,对解决各种疑窦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喻示.当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以后,《诗三百》作为仪式乐歌已经凝固为文本集.《孔子诗论》是孔子讲授《诗三百》的唯一文本,讲授方法基本上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谓“玩经文”,玩味本文,采其功用,意蕴悠长,在《诗经》阐释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孔子诗论》为参照,可以明嘹汉代齐鲁韩三家今文经“章句”之学中的故事、谶纬、天文、历数以及古文经《毛诗序》等都是汉代学者的填加,体现了《诗经》学在汉代的发展,与所谓“诗本义”或者“孔子本义”并无太大瓜葛.董仲舒“诗无达诂”论目的是为汉儒阐释《诗经》的穿凿附会手法大开方便之门,以儒术缘饰政治,为变革更化寻求合法性的根据.

乐歌、经典、出土文献、《诗经》诠释

I2 ;I20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两周时期历史文学研究》15BZW04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金文文献与西周——春秋历史文学形态研究》12JCZW01YB

2016-05-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30-1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浙江学刊

1003-420X

33-1005/C

201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