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420X.2006.06.003
方法论幻象:西方"马克思学"模式的内在意识形态陷阱
@@ 毋庸置疑,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释,苏联学者的研究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马克思学"(以下简称"马克思学")、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亦提出了不同理解,但并未对苏联马克思哲学解释的统治性地位形成实质的挑战.直到70年代,"马克思学"陆续提出了两个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得出了诸如恩格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反对恩格斯等结论,这些结论直指苏联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理论禁区,犹如重磅炸弹,使得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为之一震.在其他流派、思潮还在观望的时候,苏联学界便齐集一切"兵力"谴责和打击前者的"反马倾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本能反应"的后果,在非斯大林化的过程中苏联马克思哲学研究出于坚守阵地的需要却同时或多或少强化了教条主义思路,未能根本变革其僵化的哲学体系.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一度激烈的争论悄然消退,然而昔日的荣辱则似乎在今天颠倒了.这段历史对今人来说,具有何种启示?我们认为,理论的探究不是"朝三暮四"式的算术,而永远是向历史深处的挖掘,简单地易弦更帜不是成熟的做法.因此,在今天讨论"马克思学"时,只有结合苏联的传统理论进行一些比较性研究,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为一种模式的"马克思学"提出问题的逻辑前提和方法论构架,并发现其问题的实质所在,为今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方法论、马克思学、模式、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苏联、理论解释、恩格斯、哲学研究、社会民主党、两个马克思、非斯大林化、比较性研究、哲学体系、哲学界、苏东剧变、逻辑前提、历史、冷战结束、教条主义
A81(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2006-12-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