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为慈善正名——写在《人民日报》社论“为慈善正名”发表二十周年之际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重新为慈善正名——写在《人民日报》社论“为慈善正名”发表二十周年之际

引用
表面上,官办慈善存在的诸多弊病,是引起舆论诟病的始作俑者,但实际上,慈善意义和基本价值的缺失、公众认同的转变和分化才是诱发信任危机的真正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慈善事业受到排斥,彻底走向中断.1994年,党和国家“为慈善正名”,赋予慈善合法性,不仅让慈善在中国社会“复活重生”,而且开启了官办慈善事业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但是,国家恢复和承认慈善的“角色”,建立在治理社会、维护稳定的刚性需求之上,在于利用慈善事业的治理功能,满足社会转型的实际需要.在党和国家的视域中,慈善只是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而存在.它们接受的仅仅是慈善的实用价值和外部性功能,并没有从根本上接纳慈善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和基本价值.社会认同价值的缺席,为官办慈善事业陷入认同危机埋下了伏笔.因而,推动慈善事业的深度转型,不仅要转变慈善事业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更要重构慈善事业的社会认同和价值基础.

为慈善正名、行政吸纳、官办慈善、社会认同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信力危机背景下官办慈善组织的社会认同重构研究”编号:14CSH04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和推进路径研究”编号:12&ZD061阶段性成果.

2014-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8-7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浙江社会科学

1006-4044

22-1028/I

2014,(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