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4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引用
通过豫北地区6 a定位试验,以撂荒地为对照,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 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建植后,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改善较为明显;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以5.00~3.00和3.00~2.00 mm粒径为主(比例为35.55%~57.12%);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0.25 mm和3.00~1.00 mm为主(比例为53.47%~74.47%);无论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还是水稳性团聚体,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质量分形维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撂荒地、 无芒雀麦单播、 紫花苜蓿单播、 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土壤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和腐殖质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各栽培模式下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 紫花苜蓿单播、 无芒雀麦单播、 撂荒地;Pearson双侧检验结果显示: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以及腐殖质碳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均与小粒径团聚体(<0.25 m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相对于撂荒地,人工建植草地后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促进土壤固碳,其中又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为最佳栽培模式.

土壤学、栽培模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形维数、相关性

36

S152.4(土壤学)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110192, 162102110028

2019-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77-108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95-0756

33-1370/S

36

2019,36(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