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对颈型颈椎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9917/j.cnki.1005-0779.021153

MRI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对颈型颈椎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研究

引用
目的:利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捻针针刺治疗,比较颈疼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者及针刺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观察针刺后效应对疼痛相关矩阵中前扣带回(ACC)的功能连接的调节作用.结果:对比颈疼患者与正常人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功能连接改变发现l-ACC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有背外侧前额叶、脑岛和丘脑,功能连接下降的区域有颞中回;与r-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PAG、颞中回.双侧ACC种子点均无显著脑功能连接下降的区域.颈痛患者疼痛的程度与l_ACC-dlpfc脑功能连接改变相关(r=0.508,P<0.001).针刺后,患者L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左侧腹侧前额叶、右侧颞中回,功能连接降低的区域有左侧丘脑;与r_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左侧颞中回、右侧枕下回,降低的脑区有右侧丘脑.治疗前后疼痛的降低程度与l_ACC-vmpfc脑功能连接相关(r=0.619,P<0.001).结论:颈疼患者的功能连接疼痛上行传导通路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脑岛、背外侧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活动增强,背外侧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反映了疼痛的严重程度.而针刺不仅有即时效果还有后效应,后效应能维持降低丘脑到前扣带回信号输入,并且增强腹内侧前额叶和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产生镇痛作用.负责疼痛信号编码ACC是针刺干预的重要节点,针刺镇痛的主要机制可能为通过腹内侧前额叶下行抑制疼痛的传导,从ACC下调其与丘脑疼痛信号的兴奋性传递.

针刺后效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颈型颈椎病;脑功能连接;前扣带回

37

R246.2(中医临床学)

国家地区科学基金,编号:81560797、81861503

2021-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针灸临床杂志

1005-0779

23-1354/R

37

2021,37(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