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0779.2020.01.004
针刺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研究
目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针刺激痛点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为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激痛点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30例.在患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激痛点组采用0.35 mm×50 mm毫针,斜45°刺入并贯穿激痛点结节,提插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传统针刺组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应用0.35 mm×50 mm毫针直刺,提插捻转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连续3周.两组在治疗15天后,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作为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疼痛症状、损伤程度、运动功能指数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激痛点针刺组愈显率30% (9/30),优于传统针刺组愈显率13.3% (4/30)(P<0.01),治疗后两组McGill、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激痛点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针刺疗法、激痛点、康复训练
36
R246.6(中医临床学)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课题,编号:LT2015016
202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