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9159.2023.05.001
胶州湾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底栖生境健康状况
[目的]运用不同生物指数分析胶州湾口海域底栖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期为胶州湾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及后续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2019年各年9月在青岛胶州湾口薛家岛海域设置12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AMBI评价该海域底栖生境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结果]2016―2019年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84种,其中多毛类(39种)、甲壳类(23种)和软体动物(15种)是该海域的主要组成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0 m-2和7.22 g/m2.多毛类寡鳃齿吻沙蚕(Micronephthys oligobranchia)、拟特须虫(Paralacydonia paradoxa)、软背鳞虫(Lepidonotus helotypus),节肢动物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 ciliatus)、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和头索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japonicum)为该海域的优势种.底栖生境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除2016年胶州湾口底栖生境受轻度干扰外,其余年份底栖生境质量介于一般至优良之间.[结论]2016―2019年胶州湾口海域生境质量有所好转.
大型底栖动物、底栖生境健康、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海洋生物指数(AMBI)、多变量海洋生物指数(M-AMBI)、胶州湾
43
Q958.8(动物学)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海洋科技项目;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3-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