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方法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6960.2014.07.021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方法探讨

引用
一、前言 以往我们划分并一直在使用的地质灾害易发区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应该是崩滑流或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容易发生的区域,在此不妨统称为不良地质现象易发区.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的定义有一项明确的前置条件,即它必须是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也就是说只有当不良地质现象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损失的才被称之为地质灾害.如果没有造成损失和伤害,不良地质现象只是地表常见的一种破坏和重新塑造过程.因此,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地质灾害应该是与人类活动有交集的不良地质现象所带来的一种自然或人为灾害. 由此可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不良地质现象易发区应该是两个层次的概念,前者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范围以内,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改变而改变,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建议与防治规划同步修编),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后者是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是否易发的一种地质环境属性,主要与它所处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有关,也是一个动态的属性指标,主要随地形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两类易发区针对的对象和所起的作用明显是不尽相同的.

地质灾害易发区、易发程度、不良地质现象、人类活动、活动范围、地形条件、属性指标、同步修编、塑造过程、类生命、人为灾害、环境属性、构造条件、防治条例、防治规划、地面塌陷、地面沉降、财产安全、泥石流、国务院

P64;TU4

2014-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0-4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浙江国土资源

1672-6960

33-1290/P

2014,(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