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6552.2015.03.006
“电光影戏”的变迁与超越--“国片复兴”运动与中国电影公共领域的萌芽和发展
文章描绘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电影向公共领域的萌芽与成长图景。尽管电影技术是以商业营利和娱乐大众的面孔自西方引入中国,但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电影业发展,包括早期一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影片的“爆红”,让国民政府与社会人士都看到了电影远胜于其他载体的传播功能。这成为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介入电影,并对电影实施渗透、参与和控制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罗明佑的从影实践以及“国片复兴”运动将电影剥离强势的商业话语势力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教化传统,建构其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萌芽形态。由此,中国电影逐渐跨越商业资本话语,不断地介入公共事务,持续地制造公共舆论,孕育出它作为公共领域的特征与功能。
中国民族电影、公共领域、“国片复兴”运动、罗明佑、商业话语
J909.2(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2015-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