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术后PICC相关性感染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mTOR信号通路变化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外科术后PICC相关性感染患者98例为感染组,同期术后PICC未感染患者50例为未感染组.收集末端导管进行病原菌鉴定,并检测CD16+、CD56+和CDs9+和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16+、CD56+、CDs9+和mTOR通路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影响胃肠外科术后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革兰阴性菌是胃肠外科术后PICC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感染组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外周血p-mTOR、p-S6K1和p-4EBP1的表达上调(P<0.05).当 CD16+、CD56+和 CD59+水平低于 0.837%、5.172%和 1.625%以及 p-mTOR、p-S6K1 和p-4EBP1表达高于2.435、1.955和2.074时诊断PICC相关性感染的价值最高(P<0.05).高水平p-mTOR、p-S6K1和p-4EBP1、盲穿法穿刺方式、夏季置管和PICC脱落均是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降低,mTOR通路激活,二者或可用于预测和诊断胃肠外科术后PICC相关性感染.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自然杀伤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32
R619+.3(外科手术学)
海南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海南省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2023-0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292-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