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两种感染方法小鼠模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尾静脉注射法和鼻腔滴注法对肺炎克雷伯菌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30 g左右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组、鼻腔组给予菌液后,每2 h观察小鼠发病情况,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小鼠感染后眼球取血法处死一批小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 ) 、降钙素原(PCT )和白细胞介素-1(IL-1) 、IL-6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小鼠活跃,饮食正常.尾静脉组6 h后均开始发病,脸部肿胀,28 h死亡1例.小鼠鼻腔滴注细菌后,24 h后小鼠逐渐开始发病,36h后小鼠症状加重,对照组小鼠28h和50h体质量为(318.4±09.9)g和(323.1±11.3)g高于感染前(299.3±09.8)g(P<00.01);尾静脉组28h和鼻腔组小鼠28h、50h体质量分别为(268.2±05.2)g和(283.6±08.8)g、(260.6±08.2)g低于对照组相应时期(P<00.01).尾静脉组小鼠28 h体质量低于感染前和鼻腔组28 h(P<0 0.01) ;随时间延长,鼻腔组体质量逐渐下降(P<0 0.01).感染后尾静脉组小鼠CRP 、PCT和IL-1 、IL-6分别为(44 0.6 ± 10 3.7)μg/ml 、(18 6.4 ± 6 9.2)ng/ml 、(158 6.2 ± 33 8.6)pg/ml 、(19 1.5 ± 4 8.2)pg/ml和鼻腔组为(183.9±46.9)μg/ml、(6 .23±2 .03)ng/ml、(1030.3±27 .22)pg/ml、(12 .18±3 .80)pg/ml高于对照组(P<0 0.01) ;尾静脉组小鼠CRP 、PCT和IL-1 、IL-6高于鼻腔组(P<0 0.01).尾静脉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炎性渗出物,肺泡腔内浸润大量炎性细胞,肺泡结构模糊;鼻腔组肺泡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呈现模糊.结论 尾静脉注射和鼻腔滴注构建肺炎克雷伯菌小鼠模型,体质量、CRP 、PCT 和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差异性,且尾静脉注射比鼻腔滴注严重.
尾静脉注射、鼻腔滴注、肺炎克雷伯菌、动物模型
28
R378.99+6(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660326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基础[2016]1019、[2018]1015}
2018-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881-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