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感染部位、感染源、细菌培养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最为多见,分别占36.21%、15.52%;感染来源以牙源性感染为居多,共35例占60.34%;影像学检查结果23例脓肿和35例蜂窝组织炎;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占22.41%,其对抗菌药物均敏感;经治疗痊愈5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8.27%,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是并发败血症和并发边缘性骨髓炎,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应结合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快速、准确作出诊断,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积极给予有效抗菌药物、对症、控制感染等处理,局部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治疗
23
R181.3+2(流行病学与防疫)
2013-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832-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