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1.03.010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引用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F7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Ⅶ∶Ag,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PT、FⅦ∶C等凝血指标进行实验表型诊断.基因检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加以证实;用CLC Protein Workbench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的物种保守性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选择100名健康对照者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 先证者及其妹妹的PT、FⅦ∶C、FⅦ∶Ag明显异常,分别为36.3 s、5.0%、40.7%和33.4 s、5.0%、37.4%;先证者的父亲、母亲、女儿、外甥女的PT稍延长,分别为14.9 s、14.6 s、15.5 s、14.6 s;其FⅦ:C稍减低,分别为70%、85%、59%、79%.先证者F7基因8号外显子c.784T>C杂合突变导致Ser269Pro,8号外显子c.964T>G杂合突变导致Cys329Gly;先证者妹妹为c.784T>C和c.964T>G双重杂合突变,母亲为c.784T>C杂合子,父亲、女儿、外甥女均为c.964T>G杂合子.蛋白质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Cys329Gly导致蛋白质空间构型发生改变,Ser269Pro导致氨基酸极性及疏水性发生改变.结论 F7基因Ser269Pro和Cys329Gly双重杂合突变是导致该例遗传性FⅦ缺乏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因子Ⅶ缺乏症、血液凝集障碍、遗传性、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34

R5(内科学)

2011-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6-2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009-9158

11-4452/R

34

2011,3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