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137-20220408-00745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治疗效果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评价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结直肠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D组)、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杂交ESD)(杂交ESD组)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SD与杂交ESD的穿孔发生率、出血率、完整切除率、手术操作时间、病灶粘连情况;根据DPPB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PPB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65例结直肠LST患者,男376例,女289例,年龄(57.4±0.4)岁;行ESD 471例,杂交ESD 19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ESD组与杂交ESD组病灶粘连发生率(4.2%比7.7%,
P=0.067)、病灶完整切除率(96.8%比93.8%,
P=0.418)、穿孔率(0.6%比1.0%,
P=0.594)、迟发性出血率(2.8%比2.1%,
P=0.6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例(2.6%)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出现DPPB,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部位在直肠(
OR=3.594,95%
CI:1.237~10.443,
P=0.019)、病灶直径>2 cm(
OR=3.776,95%
CI:1.411~10.106,
P=0.008)为DPPB的危险因素。
结论:ESD和杂交ESD术是结直肠LST治疗的有效手段。结直肠LST的病灶部位在直肠、病灶直径>2 cm是DPPB的危险因素。
结直肠肿瘤、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危险因素、迟发性出血
10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680-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