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09.008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引用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IVD患者108例,健康对照30名为该院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群.根据头颅MRI将SIVD组分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LI)组(n=31)、脑白质疏松(LA)组(n=77),同时按照Fazekas的评分标准将LA组严重程度分为3级.所有受试者分别以花生四烯酸(ACA)、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COLL)为诱导剂,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比较SIVD组及各亚组与健康对照组(NC组)间P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A水平与LA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IVD组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组和LI组P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与LI组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LL诱导的PA水平LA3级与LA1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及PA水平与LA等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0,P=0.001;r=0.260,P=0.026).在校正各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A、ADP及COLL分别诱导的 PA 高水平组(>86.80%, >87.63%, >87.60%)及较高水平组(82.63% ~86.80%, 82.80%~87.63%,83.80%~87.60%)发生SIVD的风险高于一般水平组(<82.63%,<82.80%,<83.80%),发病风险分别是其13.95、20.78、28.53及3.09、5.85、9.0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8;P<0.001,P=0.003;P<0.001,P=0.002).结论 PA的增强可能是SIVD的独立危险因素,PA水平与LA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该研究对进一步了解SIVD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上SIVD的防治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脑缺血、痴呆、多发性梗死性、脑白质疏松症、血小板聚集

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15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SMH228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771154;Anhu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1508085SMH228

2018-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62-66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医学杂志

0376-2491

11-2137/R

98

2018,98(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