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44.017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引用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呈螺旋状、微需氧、寄生于人胃黏膜中的革兰阴性菌。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学者Warren和Marsha首次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黏膜中分离出H.pylori,自发现以来一直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H.pylori在人类感染极其普遍,京都共识已将H.pylori感染定义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全世界有超过50%的人感染 H.pylori,其中西方国家 H.pylori 感染率为25%~50%,而发展中国家甚至高达90%[1]。如今大量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与一些胃肠道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包括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MALT)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H.pylori归为Ⅰ类致癌因子,也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可以致癌的细菌。 H.pylori感染的致病机制非常复杂,除H.pylori自身的动力装置、黏附特性及各种毒力因素与宿主的遗传学因素引起胃黏膜损伤外,还有与H.pylori感染后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本文就从免疫细胞在H.pylori感染胃黏膜致病中的分子免疫学机制进行综述。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分子、人类感染、胃黏膜损伤、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胃炎、世界卫生组织、十二指肠溃疡、肠道系统疾病、中西方国家、消化性溃疡、免疫学机制、革兰阴性菌、发展中国家、发生和发展、传染性疾病、致癌因子、医学领域、黏膜相关

96

R37;R73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计划CLZ14 JB01

2016-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09-36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医学杂志

0376-2491

11-2137/R

96

2016,96(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