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4.020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引用
肾动脉狭窄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肾血管性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ARAS )是最常见的病因。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7%患有ARAS[1]。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肾动脉狭窄的首要病因,约占70%[2]。ARAS是肾血管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隐匿起病,为进展性疾病,10%~15%的患者最终会进展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重度肾功能不全[3-4]。 ARAS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肾脏供血不足,肾入球小动脉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一步影响全身循环、内分泌、泌尿系统,导致左室重构、高血压、血管重构等一系列改变[5]。因此,对有临床症状的ARAS进行适当治疗,有效缓解ARAS,延缓疾病进展是十分必要的。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经皮介入治疗。自从1991年Kuhn等[6]第1次使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代替球囊扩张术后,由于其相对于球囊扩张术明显的优势,肾动脉经皮介入治疗开始了高速发展。仅1995—1998年期间,就有约700例患者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成形术。随着经皮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加之创伤小、改善肾血管血运效果明显,已逐渐替代传统手术治疗,成为ARAS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在ARAS患者中,关于经皮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选择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何看待近年来多项大型中心研究结果?哪些患者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将来应如何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本文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经皮介入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难治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术后、肾血管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患者、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技术、压力感受器、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左室重构、主要方法、治疗方法、有效缓解

96

R54;R74

2016-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18-3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医学杂志

0376-2491

11-2137/R

96

2016,9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