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对大鼠循环内皮细胞及受损内皮结构功能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1.35.017

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对大鼠循环内皮细胞及受损内皮结构功能的影响

引用
目的 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对循环内皮细胞及受损内皮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65只,13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肝索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45只;另30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3、7、14、28天获取日标血管,扫描电镜评估局部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术后28 d测定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及黏附能力。结果 栓后1、3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7d时C组血栓基本消融;28 d时C组内皮损伤较A、B组轻(P<0.05)而A、B、C、SH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6.3±2.2) ×106、(4.76 ±3.1)×106、(1.9±0.8)×106、(0.91±0.3)×106]依次降低,(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PC数量(18.9 ±5.33、37.4±6.0、55.4±8.0、64.1±3.2)与CEPC黏附能力(9.6±2.9、17.5±3.2、22.1±4.4、28.3±2.0)依次增高,(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脱落受损,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早期溶栓抗凝联合治疗能使局部血栓基本消融,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提高CEPC数量及功能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但在急性血栓形成早期,联合治疗使得残余附壁血栓黏附力相对较低。

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溶栓、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

91

R4(临床医学)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08-2-60

2011-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506-25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医学杂志

0376-2491

11-2137/R

91

2011,91(3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