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变化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09.32.012

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变化

引用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时程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39例作为颅脑外伤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颅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5和7天获得.利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结果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50例(36.0%),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6 h内开始升高,24 h内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6个时间点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分别为(10.5±4.3)、(14.7±6.9)、(12.4±5.4)、(10.0±4.6)、(7.8±3.8)、(6.0±3.0)U/ml,经协方差分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6)U/ml(P<0.001).经多因素分析,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OR 1.432,95%CI 1.194~1.719,P<0.01)是颅脑外伤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死亡组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重型颅脑外伤组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显著高于中型颅脑外伤组(P=0.002).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与入院时GCS评分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无线性同归分析,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与入院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P=0.019)和D-二聚体浓度(P=0.012)显著正相关.ROC曲线辨别了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预测界值(12.2 U/ml),对预测颅脑外伤1个月内死亡有较高的灵敏度(72.0%)和特异度(85.4%).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曲线下面积(0.847±0.037)小于GCS评分(0.917±0.023)的曲线下面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结论 颅腩外伤后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和凝血级联反应,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脑损伤、炎症、血液凝固

89

R6(外科学)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265-226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医学杂志

0376-2491

11-2137/R

89

2009,89(3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