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增氧体外循环防止再氧合损伤的作用与安全性评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j:issn:0376-2491.2005.09.013

逐级增氧体外循环防止再氧合损伤的作用与安全性评价

引用
目的研究逐级增氧体外循环方法防止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再氧合损伤的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体外循环给氧方法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常规高分压氧体外循环组(10例),体外循环均采用100%氧气预充和转流;第二组:逐级增氧体外循环组(10例),体外循环采用正常氧浓度(21%)预充转流,5~10 min逐渐提高至30%~60%氧气进行体外循环全程灌注.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开始后1、5和10 min,分别测定血液中心肌肌钙蛋白(TnI)、脑S100β蛋白(S100)、丙二醛含量,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观察逐级增氧过程中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氧化细胞色素aa3(CytOx)变化,并测定颈内静脉乳酸含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体外循环前,两组TnI、S100β和MDA含量均在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开始后三者均上升.血清TnI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5 min时逐级增氧组升高水平低于高分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S100β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5和10 min时,逐级增氧组均低于高分压氧组,5 min和1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MDA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5和10 min时,逐级增氧组均低于高分压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显示:体外循环开始时因血液稀释HbO2稍下降,2 min迅速上升,而CytOx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是两组间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乳酸含量在体外循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体外循环开始1 min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组比较,在体外循环1、5和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逐级增氧体外循环可以减轻常规高分压氧体外循环再氧合损伤的程度;对脑组织氧代谢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行的体外循环给氧方式.

体外循环、氧合作用、高压、谱学、近红外线、逐级增氧

85

R54;R65

2005-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14-61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医学杂志

0376-2491

11-2137/R

85

2005,85(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