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2.05.003
玻璃体腔注射低浓度碱溶液诱导小鼠视网膜内增殖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低浓度碱溶液构建小鼠视网膜内增殖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J小鼠共66只,6~8周龄,体重18~20 g,雌雄不限。以小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空白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0.3 M、0.5 M、0.75 M及1.0 M等4种浓度梯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于第7 d、14 d及28 d时摘取眼球;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使用Image J软件测量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分别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作为Müller细胞的标志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内胶质反应和胶质瘢痕的情况,并使用Image J量化平均荧光强度。视网膜各层厚度和平均荧光强度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Tukey′s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造模后第28 d时,玻璃体腔注射0.5 M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小鼠实验眼后极部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以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均较对照眼降低,分别为(102.40±13.93)μm、(25.08±7.78)μm及(29.74±1.50)μm,实验眼全层视网膜及视网膜外核层厚度与对照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6,2.09;P<0.05);实验眼中周部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均较对照眼降低,分别为(123.60±16.37)μm、(13.05±2.80)μm及(34.00±1.91)μ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11.49,7.923;P<0.05);实验眼周边部全层视网膜、视网膜内核层以及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均较对照眼降低,分别为(108.50±24.45)μm、(12.80±4.66)μm及(34.45 ±2.90)μm,实验眼视网膜内核层厚度与对照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造模后7 d、14 d及28 d时,GFAP标记Müller细胞胶质反应的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对照眼增加,分别为(75.43±2.968)、(72.16±3.630)及(51.55±5.52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q=12.83,11.99,6.699;P<0.05)。造模后28 d时,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比7 d及14 d时的强度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6.131,5.292;P<0.05)。造模后28 d时,Vimentin标记Müller细胞胶质反应和胶质瘢痕的平均荧光强度比GFAP更强,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3,15.72;P<0.05)。结论:小鼠玻璃体腔注射0.5 M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可成功制作稳定的视网膜内胶质化模型。GFAP免疫荧光染色可作为早期反应性胶质增生的标志物,晚期的胶质反应及胶质瘢痕可通过Vimentin的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评估。
眼损伤、视网膜内增殖、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增生、大规模胶质增生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4135
2023-0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