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2.04.005
早期筛查老年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目的:从社会角度和卫生系统角度探讨中国50岁以上人群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的经济学效益。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日期为自建库之始至2020年12月,搜集中国50岁以上人群DR的患病率、转归率、筛查依从性、治疗依从性、筛查敏感性、筛查特异性、DR不同分期的效用值及死亡率等指标。按照国际分级系统将DR分为不威胁视力DR、威胁视力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DR致盲等4个阶段。筛查项目、转诊检查及治疗费用来源于邯郸眼病研究和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系统。使用TreeAge Pro软件构建DR筛查的马尔可夫模型,以社区筛查、远程筛查及人工智能(AI)辅助筛查为研究策略,以无筛查为对照策略,以我国农村和城市50岁以上人群为队列人群,比较不同策略的成本效益,并比较1~5年筛查间隔的成本效益。2020年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均生产总值(GDP)分别为49 000元和84 000元。经济学效益以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表示。成本效益阈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ICER或ICUR<3倍人均GDP为具有成本效益,<1倍人均GDP为具有高成本效益,>3倍人均GDP则不具备经济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农村和城市人群的成本效益阈值分别为147 000元和252 000元。从社会角度看,对农村50岁以上人群进行社区、远程及AI辅助筛查的ICUR分别为4214元、2772元及3206元;每避免1个致盲年导致的ICER分别为216 524元、152 726元及164 745元;对城市人群筛查的ICUR分别为7133元、5061元及5894元;每避免1个致盲年导致的ICER分别为57 792元、37 632元及55 839元。与无筛查人群相比,农村和城市的ICUR以及城市人群的ICER均<1倍人均GDP;3种筛查方式对农村50岁以上人群的ICER均略高于成本效益阈值。从卫生系统角度看,3种筛查方式对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群的ICUR和ICER均低于成本效益阈值。社区或AI辅助筛查对城市老年人群间隔2年以上具有成本效益,远程筛查间隔1年以上已具有成本效益;而对农村人群各筛查间隔均不具有成本效益。经概率敏感性分析,当成本效益阈值为3倍人均GDP时,农村老年人群社区、远程及AI辅助筛查成本效益概率分别为87.34%、87.56%及87.54%;城市老年人群筛查的成本效益概率分别为89.19%、89.48%及89.61%。当成本效益阈值为1倍人均GDP时,3种筛查方式对农村老年人群筛查有成本效益的概率分别为86.03%、86.84%及86.55%;城市老年人群的成本效益概率分别为87.83%、88.55%及88.62%。说明构建马尔可夫模型的设计和结果稳健,对参数的浮动不敏感。结论:对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DR筛查具有成本效益,因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疾病负担不同,应制定适宜当地的DR筛查模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人工智能、远程筛查、成本效益、马尔可夫模型
12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Z191100001119072
2023-0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