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2007.2022.02.004
眼内液检测诊断白色念珠菌眼内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眼内液中白色念珠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和动态显色法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对白色念珠菌眼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山西爱尔眼科医院眼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及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9例(9只眼)白色念珠菌眼内炎者和10例(10只眼)非感染性眼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3例(13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6~79岁,平均年龄(37.3±22.0)岁。将白色念珠菌眼内炎者定义为感染组;非感染性眼病患者定义为非感染组。采集所有患者单眼的房水和(或)玻璃体(统称为眼内液)。分别采用ELISA法和动态显色法检测眼内液中白色念珠菌IgG抗体和(1,3)-β-D-葡聚糖的含量。记录白色念珠菌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分布情况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经检测获得的眼内液中白色念珠菌IgG抗体的含量和(1,3)-β-D-葡聚糖的含量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结果:感染组患者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6~76岁,平均年龄为(37.5±17.7)岁。非感染组患者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37.2±23.6)岁。感染组患者中内源性感染者8例(8只眼),占88.9%(8/9);外源性感染者1例(1只眼),占11.1%(1/9),为角膜穿通伤后继发感染。感染组送检房水和玻璃体者分别为2例(2只眼)和7例(7只眼),分别占22.2%(2/9)和77.8%(7/9);非感染组送检房水和玻璃体者分别为10例(10只眼)和0例,分别占100.0%(10/10)和0。感染组患者均因视力急剧下降就诊,自觉视物变形者2例(2只眼),占22.2%(2/9);有眼前黑影飘动者4例(4只眼),占44.4%(4/9)。患者视力从光感到0.5不等,眼部体征包括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闪辉、前房积脓、瞳孔后粘连、晶状体前色素沉着、玻璃体混浊以及位于视网膜上或视网膜下的白色病灶。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眼内液中(1,3)-β-D-葡聚糖平均含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28.9(19.8,55.3)pg/ml和10(10,10)pg/ml。两组患者眼内液白色念珠菌IgG抗体平均含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2.8(0.7,89.5)U/ml和0.6(0.5,0.7)U/ml。眼内液G试验诊断的敏感度为88.9%,特异性为90%。白色念珠菌IgG诊断的敏感度为66.7%,特异性为100%。结论:采用ELISA法检测眼内液中白色念珠菌IgG抗体和动态显色法G试验检测眼内液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对疑似白色念珠菌眼内炎均有诊断参考价值。
真菌性眼内炎、白色念珠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酶联免疫吸附法、(1,3)-β-D-葡聚糖试验、诊断
12
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2020027
2022-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