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6.06.00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术前检查具有散光且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30例(33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16例(18只眼),年龄60~ 85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手术方式采取最陡径线上的双侧对切口设计.除眼部常规检查外,分别于术后1d、3d、1周、1个月及3个月还对患者进行角膜曲率检查,术后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前与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按照是否>0.5分为两类,术前与术后的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散光、散光矢量分解及角膜曲率的变化.角膜散光、散光矢量分解、角膜曲率、表面不对称指数、表面规则指数及角膜表面散光值经One-Sample Kolmogorv-Smirnov检验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角膜散光矢量分解值CJ0、CJ45与角膜散光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前与术后表面不对称指数、表面规则指数及角膜表面散光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UCVA>0.5者占75.76%,BCVA>0.5者占84.85%,两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6.45;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8.24,7.98,6.45,5.57;P< 0.05).术后1d的散光度数较术后其它各个时间点的散光度数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2.81,3.02,3.34;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的CJ0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7.32,6.54,5.98,6.01;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的CJ45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减少,但仅有术后1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散光变化的90.8%可以用CJ0和CJ45的变化来解释.垂直曲率变化幅度较水平曲率大,两种曲率在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各个时间点K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P>0.05).K2术后各个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减少,但仅有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以角膜周边切口的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前散光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散光
6
R77;R4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研基金20130409
2017-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