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6.05.002
北京市50岁以上人群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的患病率调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北京市50岁以上人群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横断面研究。整群抽取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3个社区和大兴区4个自然村的50岁以上人群346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全身检查及眼科检查。以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SD-OCT)的检查结果为依据,诊断高度近视眼患者是否出现视网膜劈裂,并计算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的患病率。人群的平均年龄、平均眼轴长度、平均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 BCVA)均以均数±标准差( x珋±s)表示。对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患者和无劈裂患者的BCVA、平均年龄、平均近视屈光度数、平均眼轴长度、中心凹下脉络膜的平均厚度及后巩膜葡萄肿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进一步以是否发生视网膜劈裂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的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视网膜劈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3468例参与者中,共获得了3278例(6530只眼)参与者的清晰可评估的SD-OCT图像。其中,有101例(164只眼)为高度近视眼患者。高度近视眼患者中有54只眼出现视网膜劈裂,包括视网膜血管旁劈裂37只眼(22.56%),黄斑中心凹劈裂6只眼(3.66%)及黄斑中心凹劈裂合并血管旁劈裂11只眼(6.71%)。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的患眼数占高度近视眼的32.92%。北京市5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的患病率为0.83%。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患者的BCVA(0.5±0.7)低于无劈裂者的(0.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视网膜劈裂相关的系统性因素包括高龄( t=2.56,P<0.05)、近视眼屈光度较大( t=2.11, P<0.05)、眼轴较长( t=2.84,P<0.05)、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薄( t=2.35,P<0.05)及后巩膜葡萄肿( t=6.21,P<0.05)等。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后,后巩膜葡萄肿是视网膜劈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4.40, P<0.05)。结论视网膜劈裂是高度近视眼最常见的眼底病变之一,其发生与后巩膜葡萄肿密切相关。高度近视眼合并视网膜劈裂患者的视力显著降低。建议医师应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行常规OCT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出现视网膜劈裂。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劈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6
R77;R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0422;北京优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15000021223ZK22
2016-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