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诺卡菌角膜炎的临床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至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连续就诊的诺卡菌角膜炎16例(16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为(42.6±15.5)岁。所有患者均有典型诺卡菌角膜炎临床表现及至少1项阳性病原学检查结果(角膜病灶刮片或微生物培养)。收集患者完整的病史、临床资料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包括危险因素、确诊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离菌种、治愈时间及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IVCM检查、刮片细胞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与质谱鉴定等。结果:诺卡菌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植物或其他异物伤(5/16)、角膜接触镜(4/16)、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16)、脑膜瘤术后(1/16)。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20.8±11.8)d,随访时间(46.8±12.6)d。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0.05者和≥0.05且<0.3者均为7只眼,≥0.3者2只眼。典型体征为角膜浅层花环状灰白色浸润灶,随病情进展出现角膜溃疡及表面干燥隆起灰白色坏死组织,严重患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12只眼(12/16)刮片细胞学提示诺卡菌感染,9只眼(9/16)微生物培养质谱鉴定提示诺卡菌感染,8只眼(8/16)刮片细胞学和微生物培养均提示诺卡菌感染。IVCM下,角膜病灶区可见较多量纤细丝状中高反光菌丝,呈细长、串珠、分枝状结构排列,菌丝周围有较多量高反光圆形炎症细胞浸润。14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行角膜移植术后感染被控制,治愈时间(37.5±25.2)d,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诺卡菌角膜炎早期以角膜基质圆形或花环状致密浸润为主,中晚期灰白色干燥角膜溃疡或前房积脓。病灶区纤细的分枝状或串珠状中高反光菌丝样结构为其IVCM典型特征。
关键词: 角膜炎、诺卡尔菌感染、眼感染,细菌性、活体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共焦
所属期刊栏目: 59
资助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607;北航-首医大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同仁分中心开放基金BHTR-KFJJ-202003;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470607;Open Research Fund from Beijing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 for Big Data-Based Precision Medicine,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Beihang University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HTR-KFJJ-202003
在线出版日期: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共9页
页码: 279-287
英文信息展示
收起英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