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142-20210729-00356
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CCO)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CCO并行PK的0~1岁患儿(42例,51只眼)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手术时年龄(5.7±2.2)个月;随访时间为(28.6±2.6)个月。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相关角膜疾病类型及角膜混浊形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PK术,术后定期随访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记录术后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分类诊断、手术年龄以及联合手术等不同影响因素与植片生存之间采用Kaplan-Meier存活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透明角膜植片率之间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术后6个月时透明角膜植片率为84.3%(43/51),12个月时下降至78.4%(40/51),至末次随访则进一步下降至60.8%(31/51)。A-R综合征及先天性小眼球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0)低于Peters异常(62.2%,23/37)和角膜巩膜化(8/11)(
P<0.01),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3/9)也低于单纯行PK者(66.7%,28/42)(
P=0.039)。混浊角膜组织中有新生血管者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低(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264,
P=0.022)。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眼压升高(7只眼,13.7%)和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7只眼,13.7%),其次为并发性白内障(4只眼,7.8%)和后发性白内障(2只眼,3.9%)。
结论:1岁及以下的CCO患儿在行PK治疗后,随随访时间延长透明角膜植片率有下降趋势,但术后2年透明角膜植片率尚好。影响PK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膜混浊组织中有新生血管、疾病类型及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等。
角膜混浊、角膜移植术,穿透性、移植物存活、治疗结果、婴儿
58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2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