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9.01.005
上斜肌麻痹性斜视的上斜肌磁共振成像形态变化分析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上斜肌麻痹性患者上斜肌形态学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上斜肌麻痹的患者23例(30只眼),其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2±13)岁(12~53岁)],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患者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6±15)岁(17~62岁)];同时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男性11名,女性9名,年龄(35±13)岁(15~60岁)].观察上斜肌MRI冠状位形态学改变以及最大横截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分析其对第一眼位垂直斜视与旋转斜视的影响.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及Pe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上斜肌麻痹患者30只麻痹眼中MRI冠状位可发现上斜肌有类似于圆形(19只眼)和细长的椭圆形(1 1只眼)两种形态学改变.呈圆形、椭圆形改变的上斜肌最大横截面积分别为(10.38±1.76)mm2、(11.16±2.02)mm2,均小于16只非麻痹眼的上斜肌最大横截面积[(14.16±1.88)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08,P<0.001;Z=5.178,P<0.001),亦小于健康对照40只眼上斜肌最大横截面积[(15.40±1.7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15,P<0.001;Z=6.330,P<0.001).圆形、椭圆形改变的上斜肌肌肉体积分别为(104.92±13.36)mm3、(110.43±16.11)mm3,均小于非麻痹眼[(254.57±20.15) mm3]和健康对照眼[(258.04±16.36) 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非麻痹眼比较,Z=7.511、5.396,均P<0.001;与健康对照眼比较,Z=10.040、6.936,均P<0.001).圆形与椭圆形改变的上斜肌麻痹产生的垂直斜视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圆形改变的上斜肌麻痹产生的旋转斜视小于椭圆形改变的上斜肌麻痹产生的旋转斜视(5.47°±1.05.与7.36.±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5).圆形、椭圆形改变的上斜肌体积与第一眼位垂直斜视的角度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但与第一眼位旋转斜视的角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631,P=0.004;r=0.801,P=0.003).结论 上斜肌麻痹患者MRI扫描可见最大横截面积变小和体积缩小,提示上斜肌萎缩变形;而其形态改变对垂直斜视影响不大,但与旋转斜视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眼肌麻痹、斜视、动眼肌、磁共振成像
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086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800861
2019-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