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8.07.010
影像学表现为眶下神经增粗的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眶下神经增粗的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例影像学表现为眶下神经增粗的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病史、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治疗过程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0岁.5例双眼发病,2例单眼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眶压增高、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颜面部麻木、疼痛、淋巴结、涎腺肿大等.CT显示眶下神经沟及神经增粗,伴或不伴有骨质破坏吸收,炎性反应可累及眼外肌、泪腺或表现为眶内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的占位性病变;MRI一般显示为等T1等T2信号,眶下神经增粗明显.7例患者中6例手术获得病理,其中2例为炎性假瘤,4例为IgG4相关眼病.7例患者中4例行血清IgG4水平检测,3例血清IgG4水平升高,1例正常.7例患者中1例患者(血清IgG4升高)糖皮质激素保守治疗敏感但多次复发;1例患者(炎性假瘤)单纯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1例患者(IgG4相关眼病)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放射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次复发;其余4例患者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2例效果明显但1例复发.结论 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如影像学显示眶下神经增粗,则提示IgG4相关眼病可能性较大;病理及血清学检测可明确诊断IgG4相关眼病,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易复发.
眼眶假瘤、免疫系统疾病、免疫球蛋白G、眼疾病、炎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54
2018-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