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7.10.013
交感性眼炎的研究现状
交感性眼炎是一种少见的双眼非坏死性肉芽肿型葡萄膜炎,主要发生于穿透性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眼组织抗原诱发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形成由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临床表现或轻或重,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可发生前、中、后葡萄膜炎,以全葡萄膜炎多见.临床上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相干光层析成像术、B型超声波等辅助检查观察患者病情,同时监测治疗效果.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近年出现玻璃体腔或球侧曲安奈德注射、氟氢松眼内植入等新的用药方式.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式选择存在争议.交感性眼炎的临床表现多变,病情容易反复恶化,预后较差,若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最终可致盲.本文将对交感性眼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改变、眼部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眼炎、交感性、诊断、治疗
53
R77;R27
2017-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78-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