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6.06.005
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三年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OAG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52例(52只限)POA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26只眼)行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组);26例(26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作为随访时间点,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的形态、术后用药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组计量资料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的组间比较应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术前联合手术组与小梁切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联合手术组与小梁切除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6,P=0.08);联合手术组完全成功率为69.2%(18/26),小梁切除组完全成功率为61.5% (16/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56);联合手术组条件成功率为88.5%(23/26),小梁切除组条件成功率为84.6%(22/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P=0.69).联合手术组术前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32.4±9.3)、(16.9±3.5)mmHg(1 minHg=0.133 kPa),小梁切除组术前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31.3±10.0)、(15.5±4.6)mmHg,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8.12,P<0.01;小梁切除组:t=7.20,P<0.01);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与小梁切除组降压幅度分别为(15.5±9.7)mmHg与(15.8±11.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63).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两种手术方式眼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中有65.4%患者中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小梁切除组中有61.5%患者中形成了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联合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微囊型+弥散型)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15.5±3.5)mmHg,非功能性滤过泡患者末次随访眼压为(16.0±3.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64).两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2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3,P=0.09).结论 缝线植入Schlemm管开口部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具有Schlemm管和外滤过双重引流通道,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降低POAG眼压的手术方法.术中并发症少.
青光眼、开角型、巩膜、小梁切除术、滤过外科手术
52
R775.2;R276.7;R445.2
2016-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