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1.01.014
建立小鼠角膜植片慢性失功模型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角膜植片慢性失功(CCAD)的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将雄性C57BL/6小鼠与雌性BALB/c小鼠杂交,获得抗原半相合CB6FI代(即F1代)小鼠.分别以C57BL/6(异系)、F1代、BALB/c小鼠(同系)为供体,以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免疫背景渐同的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PK)模型,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PK术后体外对植片进行观察;采用茜素红联合碘化丙啶(PI)/Hoechst双标法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凋亡与坏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植片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电镜观察各组角膜片超微结构改变,筛选与临床接近的CCAD模型.生存曲线之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角膜植片观察:异系、F1代、同系和对照组小鼠发生混浊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7.0 d、85.5 d、>100 d及>100 d(F=344.0,p<0.01).(2)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异系移植组植片基质中见大量CD4+T淋巴细胞浸润,较多CD8+T淋巴细胞浸润;F1代移植组和同系移植组术后偶见CD4+T淋巴细胞浸润,未见CD8+T淋巴细胞浸润.(3)茜素红联合PI/Hoechst检查:发现异系移植组有较多坏死和凋亡的内皮细胞;F1代移植组内皮细胞减少,可见散在凋亡内皮细胞,未见坏死内皮细胞;同系移植组角膜内皮细胞较正常减少,偶见凋亡内皮细胞,未见坏死内皮细胞.(4)透射电镜检查:各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均存在萎缩性改变,异系移植组角膜基质内可见较多炎性细胞;F1代和同系移植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PK术后F1代移植组与同系移植组植片出现与临床慢性失功相似的变化过程,可作为研究CCAD的动物模型.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移植物、模型、动物、小鼠
47
R77(眼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00923;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09GG20002015
2011-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