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锚状缝线在无晶状体眼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0.03.008

临时锚状缝线在无晶状体眼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中的应用

引用
目的 探讨在无晶状体眼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DSEK)中采用临时锚状缝线固定内皮植片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4至12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对12例(12只眼)无晶状体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采用临时锚状缝线固定内皮植片进行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12例患者均为白内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SCVA)均低于或等于0.04,8例有眼痛.术前与术后3、6及12个月行BSCVA、角膜散光、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测量,术后6和12个月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术后随访12~20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行DSEK.术后12只术眼植片均位于受体植床中央,无植片移位.术后第1天,2例患者出现瞳孔阻滞性青光眼,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术后第2天,随前房中空气减少眼压降至正常.术后12只术眼内皮植片均出现轻至中度水肿,术后8~15 d,植片恢复透明.随访期间,12只术眼角膜均透明.术后12个月,有2例BSCVA为0.7,有3例为0.5,有4例为0.4,有3例为0.3.术后12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0±0.70)D,平均角膜曲率为(45.40±1.50)D,平均角膜厚度为(591.5±20.4)μm.术后6和12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088±146)个/mm~2和(1857±101)个/mm~2,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28.9±3.9)%和(36.7±3.1)%.结论 临时锚状缝线能有效地固定内皮植片,防止植片移位和滑入玻璃体腔.

缝合技术、角膜后弹力层、角膜移植、角膜疾病

46

R77(眼科学)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801023

2010-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33-23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眼科杂志

0412-4081

11-2142/R

46

2010,46(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