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412-4081.2008.07.009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角膜基质层活体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了解活体状态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后角膜基质层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为观察型系列病例研究.选取19例(22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3及6个月不同时间,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镜(NCSM)和共聚焦显微镜(CMTF)对角膜中央区厚度和角膜前、后基质层细胞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观察角膜基质层形态学变化规律.文中3组计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别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并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对多样本均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角膜厚度:术后1周与术前和术后1、3及6个月各时间点两两比较,角膜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33、0.005、0.008),其余各时间点角膜厚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P=0.135,与术后3个月比较,P=0.179,与术后6个月比较,P=0.223;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72,与术后6个月比较,P=0.086;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P=0.491).(2)角膜基质层细胞密度:后基质层细胞密度术前为(627±184)个/mm2;仅有术后1个月时,后基质层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其细胞数目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前基质层细胞密度术前为(859±137)个/mm2,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前基质层细胞密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周、1、3及6个月不同时间比较,P=0.825、0.752、0.171、0.288;术后1周与术后1、3及6个月不同时间比较,P=0.957、0.162、0.4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及6个月不同时间比较,P=0.128、0.407;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P=0.059).(3)角膜基质层形态学改变:术前有4只眼中央后基质层中见到微皱褶;术后3个月内可见到角膜基质层水肿的不同表现,包括基质层高反光和16只眼中央后基质层病理性微皱褶.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均可见基质层细胞活化现象和基质层细胞内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出现.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角膜基质层有不同程度的损伤,CMTF检查有助于在活体状态下立体观察角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规律.
显微镜检查、共焦、白内障、角膜、基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44
R77(眼科学)
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基金20051D0501821
2008-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