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纤维分化的初步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j.issn:0412-4081.2007.03.014

大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纤维分化的初步研究

引用
目的 在组织学和mRNA水平上初步了解大鼠后发性白内障模型形成过程中晶状体纤维的分化.方法 对48只SD大鼠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在术后即刻、1 d、3 d、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HE染色;取不同时间点后发性白内障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晶状体蛋白基因-αA、αB、βB1、βB2、βA2、γD的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大鼠术后均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术后即刻,晶状体前囊膜下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术后1 d,LEC已增殖迁移至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区;术后3 d,晶状体后囊膜中央轻度混浊、皱缩,晶状体囊袋内布满增生的LEC,周边部发生晶状体纤维分化.术后7 d,后囊膜中央混浊继续加重,呈放射状皱褶,周边形成Seommering环.术后14 d,瞳孔区囊膜组织纤维机化,Seommering环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新生晶状体纤维填满晶状体囊袋,形成类似正常晶状体的赤道部.术后2、3个月,晶状体纤维继续增生,体积接近正常晶状体.半定量RT-PCR显示术后αA、αB、βB1、βB2、βA2、γD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SD大鼠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短期内即会发生明显的后发性白内障,并表达α、β和γ晶状体蛋白.该动物模型可用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晶状体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白内障、晶体蛋白质类、大鼠、Sprague-Dawley

43

R77(眼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69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1065003

2007-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60-26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眼科杂志

0412-4081

11-2142/R

43

2007,4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