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0412-4081.2005.03.016
脂质体介导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S)基因转移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角膜缝线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缝线后立即于上方近角膜缘处结膜下注射150 μl阳离子脂质体与ES重组质粒(含质粒20 μg)的混合液;B组:同样部位注射150 μl阳离子脂质体与空白质粒(含质粒20 μg)的混合液;C组:同样部位注射150 μl生理盐水.分别于缝线后3、7、14、21和28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时相角膜缘及角膜组织中ES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角膜新生血管的出现时间为(6.85±0.69)d,B组为(3.43±0.53)d,C组为(3.14±0.69)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24, P<0.05),A组明显晚于其他两组;在缝线后14、21、28 d,A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62,75.601,27.729; P均<0.05).A组于各观察时相均可在上方角膜缘和角膜组织中发现ES阳性表达,以转染3 d时最为明显,7 d时阳性细胞着色有所变浅,14 d时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8 d时只偶见阳性表达;各时相下方角膜及角膜缘组织均未见ES阳性表达.B、C两组各时相均未发现ES阳性表达.结论通过结膜下注射途径进行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可以将ES基因转移至角膜缘和角膜组织,以转染后3 d表达最明显.ES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表现为新生血管出现时间延迟和血管面积减少,但不能完全抑制其生长.
内皮抑素类、脂质体、基因疗法、角膜、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41
R3 ;R73
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OLKYSH-01;山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021100105
2005-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