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0412-4081.2003.05.007
晶状体后照明数码摄像技术在白内障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晶状体后照明计算机数码摄像技术检查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及其程度的可靠性,探讨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后照明数码图像的特征.方法将白内障后照明测试仪(cataractscreener,CT-S)与计算机内置的图像采集卡相连,对33例(64只眼)正常人及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进行数码摄像,观察CT-S数码摄像技术检测的图像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的一致性及其干扰因素的特征.应用PhotoShop阈值分割法及自行编制的Matlab程序定量分析不同检查者CT-S图像上晶状体混浊的面积.结果CT-S数码摄像技术检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皮质、后囊膜下混浊的图像较裂隙灯显微镜清晰.CT-S数码摄像技术检测晶状体混浊的特异性及皮质与后囊膜下型白内障的敏感性分别为94%及90%;对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检测,裂隙灯显微镜优于CT-S数码摄像技术.3位不同检查者摄取CT-S图像的晶状体混浊相对面积变异系数为2.23%~10.86%.CT-S图像特征:晶状体皮质混浊为线状、楔形或聚集成簇状排列的斑块状阴影,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浊为成片的空泡状或颗粒状阴影.结论CT-S图像具有较高检查者间的一致性,可客观记录晶状体皮质及后囊膜下混浊程度,为白内障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础,但不适用于核性白内障的筛查与评价.
白内障、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普查
39
R77(眼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