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1.016
河南省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A组轮状病毒感染状况、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分析2008—2015年河南省哨点医院5岁以下(1~59月龄)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临床和基因型别变迁特征。方法以2008—2015年河南省郑州市和开封市两家儿童医院内5岁以下(1~59月龄)住院腹泻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于研究对象发病3 d或入院24 h内采集其粪便样本(每份3~5 ml),共收集2541份,同时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信息(月龄、性别等人口学信息及临床症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抽提病毒RNA,采用巢式多重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感染情况。结果2541份样本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785份,阳性率为30.9%。2008—2015年每年的10月份阳性率均较高,平均阳性率为54.8%(345/629);每年的7月份阳性率均较低,平均阳性率为5.0%(5/101)。男童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0.6%(451/1476),低于女童[31.4%(334/1065)](χ2=0.18,P=0.664);感染者主要为4~12月龄患者(61.3%,481/785),各月龄儿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9,P<0.001);城市儿童阳性率为26.0%(258/992),低于农村[34.0%(527/1549)](χ2=18.19,P<0.001)。785株A组轮状病毒G分型以G1、G2、G3、G9为主,分别占13.5%(106)、11.1%(87)、29.7%(233)、57.5%(451);P分型以P[4]、P[8]为主,分别占11.3%(89)、84.7%(665);型别组合以G9P[8]、G2P[4]、G3P[8]、G1P[8]为主,分别占52.9%(415)、9.7%(76)、17.3%(136)、11.3%(89);G1[8]、G3P[8]逐年递减,G9P[8]逐年递增,已成为河南省A组轮状病毒优势型别。从临床体征看,594例(75.7%)阳性病例体温为<37℃,135例(17.2%)体温为37.0~37.5℃,16例(2.0%)体温为37.6~38.0℃,40例(5.1%)体温为>38℃;166例(21.1%)腹泻次数为0~3次,515例(65.6%)为4~6次,63例(8.0%)为7~9次,41例(5.2%)为10~15次;682例(86.9%)未发生呕吐,92例(11.8%)发生1~2次呕吐,47例(6.0%)发生3次呕吐,3例(0.4%)发生4次及以上呕吐;682例(86.9%)未发生脱水现象,95例(12.1%)发生1%~5%的轻度脱水现象,8例(1.0%)发生5%以上的中重度脱水现象。结论河南省哨点医院5岁以下(1~59月龄)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在秋季和春季时儿童感染率较高,且存在混合感染病例;病原体可分为多种基因型别,G9P[8]为主要优势型别;大部分感染病例无发热、呕吐、脱水症状,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脱水等临床症状的病例多以轻症为主。
轮状病毒属、儿童、横断面研究、分子型别、变迁
51
R18;R5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203、2012ZX10004215
2017-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