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11434-20230302-00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9例5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短波长自身荧光(SW-AF)、近红外自身荧光(NIR-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改善微循环口服药物治疗;其中,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12例。首诊后随访1~3个月,完成1个月随访共19例38只眼。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患者年龄(29.9±9.5)(12~47)岁。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52±2.01)d。58只眼中,合并视网膜棉绒斑、视盘水肿、黄斑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分别为5、2、1只眼。所有患眼可见深红棕色黄斑暗区。IR检查,中心凹和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斑片状暗区。SW-AF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9只眼;与IR一致的弱自身荧光暗区19只眼。NIR-AF检查,均可见点状或片状自身荧光暗区。OCT检查,急性期可见黄斑区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呈典型"豆苗"征。OCTA检查,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降低50只眼;横断面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病灶暗区范围与IR一致。初诊后1个月,病情好转18只眼(47.4%,18/38)。合并棉绒斑的5只眼中,棉绒斑消退伴视神经纤维束缺失4只眼;视盘水肿者,视盘水肿消退。所有患眼"豆苗"征消失,病灶局限,病灶区域椭圆体带和(或)嵌合体带欠连续。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IR中心凹、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片状暗区;OCT表现为黄斑区急性期自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OCTA表现为DCP血流密度降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棉绒斑
39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2PJ1401500;Shanghai Pujiang Program22PJ1401500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2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