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11434-20210914-00513
PROM1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1例
患者女,42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畏光2年,于2021年7月6日到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否认全身疾病史,有相关眼部遗传史(
图1)。眼部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5DS→0.6、+0.50DS-0.50DC×90°→0.3。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0.9、9.4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黄斑对称性环形萎缩灶伴色素沉着(
图2A,
图2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双眼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
图2C,
图2D)。频域OCT检查,双眼外核层萎缩、外界膜和椭圆体带缺失,视网膜中心凹处不规则强反射,黄斑区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强反射光带断裂,其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存在(
图2E,
图2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早期黄斑区斑驳样强弱荧光(
图2G,
图2H),晚期荧光稍增强(
图2I,
图2J)。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早期黄斑区脉络膜斑片状弱荧光(
图2K,
图2L),晚期似"牛眼样"外观,视盘颞侧稍强荧光,萎缩灶更加明显(
图2M,
图2N)。对其家属进行眼部检查,其子女眼底未见异常。其父(Ⅱ3),68岁,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07、0.1,自述高中时视力下降明显,一直未予诊治,否认全身疾病史。此次眼部检查:双眼黄斑区直径约4.5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类圆形萎缩灶伴色素沉着,透见其下脉络膜(
图3A,
图3B);OCTA检查可见双眼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可见强反射血管团(
图3C,
图3D);频域OCT检查可见黄斑相应病灶大范围外层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
图3E,
图3F);自身荧光(AF)检查可见相应病灶呈弱荧光,周围稍强荧光,其上可见少量强荧光(
图3G,
图3H)。其弟(Ⅲ3),40岁,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15、0.1,自幼发现视力不佳,后逐渐形成共同性内斜视,Hirschberg角膜映光点+30°。期间未予诊治,否认全身疾病史。眼底检查可见双眼黄斑区直径大约2.5 DD大小的类圆形萎缩灶、部分色素沉着(
图4A,
图4B);OCTA检查可见双眼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降低(
图4C,
图4D);频域OCT检查可见黄斑区外核层、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RPE层反射缺失,脉络膜萎缩变薄(
图4E,
图4F);AF检查可见相应病灶呈弱荧光,周围稍强荧光(
图4G,
图4H)。
病例报告、PROM1突变 、黄斑营养不良
38
天津市京津冀基础专项19JCZDJC64000;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青年项目TJLCZDXKQ02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96-699